重點實驗室以應用技術和產業化為發展目標,強調科研開發與技術產業化的結合,突出推廣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加強與綜合學科群的科研協同和合作。力爭在土壤污染檢測方法、技術標準、設備研發、生態健康評價及污染防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若干原創性科研成果。重點研究方向包括:
對耕地及農產品主要污染物現有的國標和行標檢測技術進行優選和研究,通過條件實驗,優化并篩選出土壤、水、氣、農業投入品、農產品主要污染物適用性檢測方法,并研發典型污染物原位、快速、精準定量檢測新方法,構建完善的耕地環境檢測技術體系。
采樣同位素示蹤、生物組學等技術手段,從多介質尺度,研究重金屬(Cd、As、Pb)、農藥在水-土-氣-生等界面間的遷移轉化規律及蓄積特性,闡明污染物在多介質體系各界面中的降解代謝機制及形態差異毒性機制,揭示典型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及其生態轉化效應,評估其生態風險。開展動態監測,采用空間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動態建模等技術,建立集“動態監測─空間分析─風險評估”于一體的耕地環境污染風險評估與預警技術體系。
運用納米、生物工程等技術,研發高效、持久、環境友好、價廉、使用方便的阻控材料,并根據產地類型、理化性質、污染程度等,將土壤鈍化、植物阻隔、植物萃取、農藝措施等修復技術優化集成,構建簡便、高效、廉價、安全的污染產地分區、分類、分級綜合治理技術,再通過大田示范,評價修復效果、經濟適用性和可操作性,構建耕地環境污染修復效果評價體系,制定相應的操作技術規程,開發南方污染產地安全利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