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力開村地處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鎮,有6000多名村民,哈薩克族、漢族、維吾爾族、回族等多個民族群眾居住在這里。買買提江·吾買爾生于斯長于斯,深愛著這片土地,1974年入黨的他先后擔任了30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
今年6月29日,69歲的他在首都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上,戴上了代表黨內最高榮譽的“七一勛章”。
“各族村民就是一家人”
1981年,買買提江·吾買爾被鄉親們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成為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主心骨。從那時起,他處理村里大小事務時都會一碗水端平,以理服人。他常說:“布力開村各族村民就是一家人,家里和睦了,日子才能過好。”
在他的帶動下,布力開村各族村民相處和睦。村里的大人們合伙搞養殖、種林果,孩子們結伴上學、一起玩耍,逢年過節,村民們會聚在一起共同歡慶
在他的提議下,村里出資于2012年辦起了幼兒園。在這里,來自6個不同民族的200多個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幸福生活的基石
作為一個多民族村的黨支部書記,買買提江·吾買爾自打上任那天起,就堅定不移地維護社會穩定。他深知這是各族群眾幸福生活的基石。
在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鎮布力開村,買買提江·吾買爾在家學習。丁磊攝(新華社)
平日里,他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并通過宣講加強村民思想教育,提升村民法治觀念,引導和教育村民自覺遵紀守法。在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30多年中,村里從未發生一起暴力恐怖事件。
“布力開村是各族村民共同的家,誰想破壞這個家,傷害我們的家人,我們是不會答應的。”買買提江·吾買爾說。
閑不住的好支書
“不讓一個人受窮,不讓一個人掉隊”是買買提江·吾買爾初任村黨支部書記時許下的諾言。為此,他想盡辦法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改善生活,只要是能讓大家致富的路,他都會下功夫去蹚一蹚。
他把自家當成“試驗田”,孵雞蛋、養雞苗,把摸索出的門道悉數分享給鄉親們,帶動了一批養殖戶。村民馬玉林本就有個養雞場,想要擴大規模、提高效益,又苦于缺技術、缺資金。買買提江·吾買爾得知后,帶他去現代化養雞場學習,又協調解決場地和用水用電等問題,幫他把養雞場越辦越紅火。
在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鎮布力開村玉林禽蛋養殖專業合作社,買買提江·吾買爾(左)與養殖戶交流。丁磊攝(新華社)
請農業技術專家講課,發展特色林果;幫大家申請貸款,擴大牛羊養殖規模;對接企業用工崗位,動員年輕人外出務工……在買買提江·吾買爾的帶領下,村里人“錢袋子”漸漸鼓了起來。大家都夸他是閑不住的好支書。
一碗水端平,群眾才會更信任黨
2006年,布力開村出現個別干部違規操作,將集體土地低價承包給關系戶的情況。因身體原因休假5年的買買提江·吾買爾重新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村黨支部依法處理了涉事干部,并將集體土地重新公開競標承包出去。
他說:“村黨支部是黨最基層的組織,代表著黨的形象,一碗水端平了,群眾才會更信任黨、追隨黨。”
布力開村黨支部還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把村集體收入、支出的每一分錢都寫在公告欄里,供大家監督。
村民們對村黨支部越發信任,主動申請入黨的人也越來越多。目前,全村已有共產黨員82名,他們既是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中堅力量,也是發展經濟、勤勞致富的領頭羊。
在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鎮布力開村,買買提江·吾買爾(中)一家人在聊天。丁磊攝(新華社)
退休不退崗,繼續傳遞黨的聲音
買買提江·吾買爾兒時的日子過得苦,要靠村里人的幫襯度日,上學的文具、過冬的棉鞋都靠政府資助。他常說:“我是個窮孩子,沒有黨和布力開村的村民,就沒有我的今天。”47年前,他在入黨時就下定決心,“一輩子跟黨走,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
如今,買買提江·吾買爾已退休8年多,他仍積極參與村里各項事務,為集體建言獻策,為群眾跑腿兒,幫助大家解決困難。
“七一勛章”頒獎儀式后,買買提江·吾買爾一回到村里,就迫不及待地跟鄉親們分享獲獎的喜悅。他說:“這是黨中央對我們布力開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全村人的關懷,我們一定要記著我們的好生活是在黨領導下得來的,要聽黨話、跟黨走。”
47年過去了,他始終在踐行最初的誓言。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