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星”行動
為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提升支部委員工作水平,“黨建文化”號推出由杭州子公司黨支部組織委員劉維撰寫的專題文章,為眾多支部委員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營造學習先進、對標先進、爭當先進的氛圍,筑牢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支部:杭州子公司黨支部
職務:組織委員、行政人事經理
作為企業行政人事經理兼支部組織委員,在基層黨務工作的摸爬滾打中,我經歷了從被動執行到主動引領的蛻變。這段歷程,于我而言,不僅是職責的疊加,更是一場思想覺醒與行動升級的自我革命。當“組織委員”的身份真正融入行政人事管理者的職業基因,我深刻體會到,基層黨建絕非簡單的臺賬整理,而是通過組織力建設激活黨組織“神經末梢”的系統工程。
認知突破:從“任務接收器”到“組織構建者”的覺醒
剛接手組織委員的工作時,我仍停留在“按時收繳黨費、轉發會議通知、組織黨員開會”的刻板認知里。參與黨務培訓后,在每月主題黨日學習教育會議上,看到兄弟單位將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的優秀案例,我內心涌起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意識到黨建工作不僅是針對少數黨員的組織建設與發展,更是公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支部是黨的方針政策的“指揮部”,是聯系群眾的“服務站”,是企業發展的“指南針”。作為支部委員,尤其是組織委員,肩上的責任重大。我主動研讀《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學習“學習強國”黨建專欄和上級黨委定期組織的基層黨務培訓課件,逐漸建立起“三會一課”標準化管理、黨員發展、黨員考核等知識體系。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組織委員不是上傳下達的傳聲筒,而是黨建質量體系的推動者。
2022年6月換屆剛結束,在七一“兩優一先”表彰大會現場,當聚光燈一次次照亮領獎臺上那些光榮的身影,我的眼眶不禁發熱,暗自在心中立下誓言:一定要像扛起一面旗幟那樣擔起組織交付的重任,協助支部書記帶領支部奮勇向前,讓我們的隊伍未來也能在表彰臺上綻放光芒,讓同志們也能在榮譽的殿堂里收獲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動能轉化:把“規范標準”轉化為“組織動能”
支部的發展如同大樹的成長,需要不斷培育新的根系。回首杭州子公司黨支部這幾年的發展軌跡,黨員隊伍就像靜靜流淌的小溪,主要依靠外部水源的注入——新入職和調入的黨員,而內部卻鮮有涌動的活水。那些零星冒出的入黨積極分子,也因缺乏及時關注和精心培育,未能及時成長為合格的黨員。
黨員發展如同雕琢美玉,每個環節都需精雕細琢。初接手時,我如迷宮新手般茫然無措,但跟著黨辦的節奏,我像攀登山峰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前進。遇到疑問時,我會立刻聯系黨辦的同事虛心請教,逐漸總結出從規范發展的“硬標準”到質量把控的“軟實力”的經驗。
嚴格按節點開展談心談話
在黨員發展工作中,我以“德才兼備”為尺,丈量每個積極分子的初心。我逐漸明白,為什么黨員發展的第一階段叫“入黨積極分子”——這個稱呼本身就是一道篩選的門檻。唯有真正用行動詮釋“積極”的人,才配得上組織培養,才能在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因此,對于入黨申請書字跡潦草、內容套話連篇的,我一律退回重寫。對于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后總是借口業務繁忙缺席學習教育的同志,我心中會質疑:這樣的根系能否支撐起黨員這棵大樹的成長?因此,我們一直堅持陽光發展黨員:所有材料線上線下同步公示,確保發展過程公開透明;嚴格按節點開展談心談話和群眾座談,杜絕形式主義。正是這樣規范嚴謹的發展機制,為黨支部培育出了一批批充滿活力的新生力量。如今,支部黨員隊伍不斷壯大,新黨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也在淬煉中提升,為公司深化轉型升級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
教育革新:黨性教育從“規定動作”到“入腦入心”
剛接手組織委員工作時,我常為兩個問題輾轉反側:組織生活該學什么?特色黨日要怎么辦?起初,我就像個蹣跚學步的新手,只會機械照搬上級材料,活動也總困在“參觀教育基地”的老套路。看著其他支部的特色黨日頻頻被報道,我恍然大悟:思想教育是黨員隊伍的免疫系統,必須通過創新方法提升實效。于是,我開始琢磨如何讓黨員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開展黨史知識競賽
在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學習階段,我發揮日常做培訓的敏銳度,引入線上學習的沙盤課程《崢嶸》,以劇情化推演、角色化代入、可視化進程重構黨史認知框架,使百年征程成為黨員們腦海中可觸碰的動態圖譜。每次學習前,我會先學習一遍,設置好試題,在學習后現場檢驗學習效果。特色黨日的形式也開始突破革命教育基地參觀的單一維度,建立起多維聯動機制,既開展跨單位聯合黨建實現思想碰撞,又結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時政熱點設計主題實踐活動、知識競賽活動,讓學習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這種從“被動執行”到“主動設計”的轉變,讓黨員們感受到學習教育不再是枯燥的任務清單,而是有溫度、有質感的思想洗禮,推動學習教育從“入耳”到“入腦”最終實現“入心”的質變飛躍,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在一次次創新實踐中悄然提升。
雙崗雙責:在融合共生中實現同頻共振
作為“雙崗”工作者,我深刻體會到行政人事與基層黨建的內在張力:一邊要處理招聘培訓、員工關系和行政事務,一邊要抓好黨員發展、思想教育和組織建設。起初,我手忙腳亂,甚至將黨務工作置于次要位置,但后來發現兩項工作血脈相通,可以相互滋養。
我將人事工作優勢融入黨建工作,把業務骨干作為黨員發展苗子,通過“先鋒崗”“承諾牌”讓黨員爭當標桿。這樣既培養出“又紅又專”的骨干,也讓黨員隊伍成為公司“紅色引擎”。在日常溝通中,我把員工思想分析與入黨培養結合,用“思想雷達”發現好苗子。曾有位同事說起他爺爺是抗美援朝老兵時,眼睛里閃爍著驕傲的光芒,聲音里滿是對先輩的崇敬。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顆紅色的種子正在發芽,當即鼓勵他向組織靠攏。
開展特色黨日活動
如今,我不再把黨員教育當政治任務,而是視為成長之旅。每次黨日活動都將其作為組織能力實踐平臺,將人事工作中的職業素養—熱情、細致、耐心融入黨建實踐,也讓我贏得了身邊黨員同志越來越多的信任與肯定。每月初梳理工作時,我會將核心黨建指標納入績效考核指標內,接受上級領導的監督,確保重要工作穩步推進。那些需要精心整理的黨務資料,我會保質保量完成,雖然經常會占用休息時間,但當看到一份份規范完整的材料整齊歸檔時,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將人事工作優勢融入黨建工作后,支部涌現出更多先鋒標桿,黨建工作煥發生機。在2024年“兩優一先”表彰大會上,我們支部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我個人也榮獲“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比起個人榮譽,這份沉甸甸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殊榮更顯珍貴,它如同春日暖陽般溫暖我心,這是上級黨委對我們支部建設成果的極大肯定。
從跟跑到領航的蛻變歷程,讓我深刻認識到:基層黨務工作者既是黨建制度的守護者,更是組織活力的催化劑。當我們用管理思維重塑黨建工作流程,用人文關懷激活黨員初心,用創新實踐賦能組織建設,黨建工作就會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硬實力”。這種從跟跑到領航的蛻變永無止境,唯有持續破浪前行,才能讓黨旗在基層高高飄揚。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