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總經理助理、技術研究院院長、兼任可靠性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
學歷:中國科學院沈陽金屬研究所工學博士、哈爾濱工業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雙博士后
主要榮譽:廣東省勞動模范、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商業聯合會服務業科技創新獎一等獎、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等
主要科技成果:主持及重點參與工信部2020年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及企業內部自主立項項目等科研專項30余項,登記科學技術成果3份;牽頭院士專家領銜的科技成果鑒定4項,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獲授權發明專利23件,其中第一發明人17件、第二發明人5件;參與制定發布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5項
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廣州數字科技集團主要成員單位廣電計量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在這場創新創效的浪潮中,趙可淪就是這樣一位堅定的耕耘者。他堅守初心,二十余載執著于技術創新領域,帶著團隊一起,瞄準前沿科技,與產業發展同頻,攻堅“卡脖子”核心技術,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技術創新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談起與廣電計量的結緣,這位中科院工學博士、哈工大和華南理工雙博士后的東北漢子爽朗地笑了:“這得益于廣州數字科技集團多年來打造的千人招聘會,為專業、實干型人才的加盟搭建了舞臺,提供了干事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沃土。”2018年,趙可淪在千人招聘會中脫穎而出,正式成為廣電計量的一員,加入技術研究院,擔任可靠性與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長,開啟了科研創新的職業新旅程。
在2024年11月的千人招聘會中,趙可淪擔任廣電計量面試官,并接受媒體采訪
“科研創新要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國家質量提升。”作為公司的技術帶頭人,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明志茂是趙可淪的創新“導師”。在廣州數字科技集團的創新平臺上,趙可淪與團隊幾年間創下豐碩成果,先后斬獲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參與或發布標準16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207項、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個人作為第一發明人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7項;發表科技論文20余篇,其中包括SCI論文3篇;參與制定發布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2項、團體標準5項;每年攻克檢驗檢測關鍵核心技術達30項,新增知識產權達70項,相關創新成果在高端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等國家重點戰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沖鋒在科研市場前端,趙可淪是名副其實的“空中飛人”,他帶領團隊,牽頭主導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多項科研項目,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他深入客戶一線,以量身定做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在行業樹立起廣電計量技術品牌;他篤行實干,貫通“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鏈,攻堅高標準檢測需求,賦能國家產業體系轉型升級。
2020年,作為工信部數字液壓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的主要攻關人員,趙可淪“死磕”技術“硬骨頭”,深挖行業痛點,結合公司發展方向,破冰高端工程機械數字液壓核心技術研發,打造了集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產業服務于一體的國家級創新平臺。項目累計轉化產值8000萬元,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十余項,填補了多項國內液壓檢測技術空白,其中1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助力我國高端工程機械領域質量可靠性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提升。
2023年,趙可淪帶領團隊攻克動力電池安全評估、儲能系統可靠性驗證等多項核心技術,構建全產業鏈檢測認證體系,項目累計創造產值2億元,發布的10余項團體標準成為行業準繩,服務多家龍頭汽車主機廠開展產品迭代升級。其主持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檢測技術平臺,使產品驗證周期縮短40%,累計為3000余家制造企業提供技術升級服務。
作為新時代科技工作者,趙可淪以“檢測技術守護中國質量”為使命,持續推動科研創新成果在高端工程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等國家重點戰略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牽頭航空機載機電液一體化系統的可靠性驗證技術攻關,成果成功應用于C919大飛機關鍵部件檢測,護航國產大飛機翱翔藍天;構建材料全壽命周期評價體系,突破核電設備復合材料老化預測技術;研發NVH測試分析與故障診斷系統,打破國外對汽車振動噪聲檢測技術的壟斷……他以實實在在的創新實踐,詮釋了新時代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質量強國和廣東制造強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趙可淪被任命為廣電計量技術研究院院長,他坦言:“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技術研究院相當于公司的創新引擎,我們要向新突破,以質取勝,加快打造廣電計量的高水平創新。”
4月29日上午,廣東省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和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在廣州隆重舉行,趙可淪博士獲評廣東省勞動模范。趙可淪在現場表示:“榮譽是激勵,也是鞭策,激勵著我們去學習、去鉆研,去展現新時代奮進者的風采。”
自2018年加入廣電計量以來,趙可淪始終堅守初心,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立足院士工作站等多個高端創新平臺,持續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20余人,培育產業技術骨干300余人。“趙博一點都沒有領導架子,非常和藹可親,我們遇到的技術難題,他總是能傾囊相助,將自己二十余年積累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毫無保留地分享給我們。”團隊里的年輕同事楊靜說道。
在他的引領帶動下,技術研究院團隊形成獨特的作戰模式——團隊成員既扎根實驗室開展技術攻關,又深入市場前沿提供技術保障,成功打造了集技術開發、攻堅突破、市場轉化于一體的復合型人才梯隊。這種"技術+市場"雙輪驅動的成長模式,有效實現了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落地,也讓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收獲了更多的成長和獲得感。
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廣州數字科技集團特別向全體干部職工發出號召,以勞模為鏡,以“二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勇闖數字科技領域無人區,奮力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爭當新時代奮斗者!“我們將積極響應集團號召,傳承集團創新基因,持續加強技術創新,堅定做檢驗檢測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和引領者。”展望前行之路,趙可淪信心滿懷!
他表示,后續將緊盯新質生產力產業板塊,向新求質,以實際行動在團隊內部推動形成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文化氛圍,為廣州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