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5月,毛澤東主席重上井岡山,揮筆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在井岡山的幾天中,毛澤東多次向陪同人員講起30多年前的井岡山斗爭……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5月,反動軍閥許克祥又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一時間,中國大地處處血雨腥風。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的軍隊兩萬多人起義,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以往從沒接觸過軍事工作的毛澤東,這時也決心挑起這副全新的擔子。

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九月間,毛澤東領導湖南、江西邊界地區的修水、萍鄉、醴陵、平江、瀏陽等縣的人民,舉行了武裝起義。
然而就在秋收起義爆發后,戰前收編的一支部隊突然叛變,從背后襲擊了正在前進的第一團。隨后,第二團、第三團接連在國民黨正規軍的優勢兵力下失利。不到一周時間,工農革命軍就由5000人銳減到不足2000人。
原定計劃嚴重受挫,工農革命軍是繼續進攻,還是實行退卻?
危急關頭,毛澤東命令部隊迅速往湖南瀏陽文家市集中,討論部隊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湖南瀏陽文家市會師舊址
當時,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余灑度自恃黃埔軍校二期畢業,軍事經驗豐富,對第一次帶兵打仗的毛澤東的主張不屑一顧。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 羅慶宏:余灑度強烈主張繼續進攻,他認為現在放棄打長沙就違背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他后來跟中央講,我就是主張打的,之所以撤退,是因為前委書記毛澤東下達命令要我們撤退。
毛澤東知道,進攻長沙是中共中央原來的決定,不這樣做就會被加上“逃跑”的罪名。但他同樣清楚,如果讓眼前這支不足2000人的疲憊之師,對陣人數過萬、武器精良的長沙國民黨守軍,無疑是以卵擊石。
毛澤東切合實際的分析,最終讓與會的起義領導層意識到,繼續攻打長沙的道路行不通。他還建議前往位于湘贛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在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山區,尋找落腳點,保存實力,再圖發展。
在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等人的支持下,毛澤東的意見最終得到大多數人的贊同。
短暫休整后,部隊轉兵南下,向著羅霄山脈中段進軍。
這一天拂曉,起義軍從蘆溪宿營地出發時突然接到消息:后衛遭到國民黨江西省主席朱培德部隊的突然襲擊,損失很大。
為掩護部隊前進,起義軍總指揮盧德銘從前隊折回,帶領一個連搶占高地阻擊敵人。在激戰中,他被一顆子彈擊中右胸,壯烈犧牲。
井岡山會師紀念館原館長 陳鋼:大家都認為這場戰爭打不贏了,總指揮都犧牲了,我們還去干什么?所以紛紛棄槍而逃。
恰恰就在這時,一封來自中共江西省委的密信,被送到了毛澤東手中。
時為湖南瀏陽工農義勇隊文書 宋任窮:我帶回的信,是用藥水寫的。他口頭同我講了,寧岡有個地方,有幾十支槍,你們到那里去就好辦了。
寧岡,位于羅霄山脈中段,是后來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這里山高林密,遠離城市,是個較為安全的地方。
在“上山”成為必然選擇的情況下,江西省委明確提出寧岡有共產黨的組織和武裝力量,更堅定了毛澤東“引兵井岡”的決心和信心。

目的地定下來了,可脫隊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改變部隊舊式軍隊的習氣和作風,讓戰士們真正明白為誰打仗、為誰扛槍呢?
在工農革命軍進入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當晚,毛澤東在一間雜貨鋪里召開了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對部隊實行整頓和改編。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教授 羅慶宏:自古以來將靠兵,兵靠餉,在部隊里有這個思維慣性。我們聽指揮官的,所謂黨代表的指令在人的意識中相當薄弱。毛澤東講我們沒有什么軍餉,也沒錢,我們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新世界,我們就是要為老百姓打仗,為老百姓扛槍,這也就是新型人民軍隊的起根發苗。
1927年10月,幾乎與毛澤東的三灣改編同步,朱德、陳毅也陸續在安遠天心圩、大余、崇義上堡對部隊進行了后來所說的“贛南三整”。
短短二十幾天,南昌起義軍余部開始了由正規戰向游擊戰的轉變。恰在這時,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開始上井岡山的消息傳來。這無疑增加了戰士們的勇氣和信心。
在那個前路充滿坎坷、充滿未知的年代,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走出新路。這支經過改編的隊伍,再度帶著堅定的信念出發了……
來源:CCTV國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