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這就要求全體黨員干部全面系統、完整準確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和黨章,深刻理解每個字句的內涵實質和核心要義,推動學習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只有準確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才能為下一步貫徹落實打下堅實基礎。
抓理論學習,這是一項常做常新的政治行動。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在以往的理論學習中存在著一些學而不實、學而不用的現象:有的黨員干部對理論學習往往有一種自滿情緒,認為在過去已經打下了不錯的理論底子,不需要再花時間學習;有的滿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覺得理論枯燥乏味、晦澀難懂,深學深研是專家學者的事;有的沒有合理安排好時間,沉浸于瑣事之中,沒空學,茫茫然無所適從;有的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學習,認為抄個筆記、拍個照,把名詞、概念掛在嘴邊喊一喊,就萬事大吉了;有的認為自己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落實好上級的任務就好……
長此以往,這些行為必然會帶來思想認識的僵化、知識儲備的滯后、能力不足的危險等問題,在阻礙黨員干部自身成長的同時,還會貽誤黨和國家、人民事業的發展。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從歷史經驗中找尋答案。
“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我們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修養,現在已較過去有了一些進步,但是還很不普遍,很不深入……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并加速我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工作。”
這是毛澤東同志1938年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所作報告的部分內容。他在會上強調,全黨同志不僅要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還要學會把馬列主義的一般原理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境,并向全黨發出了開展學習競賽的號召。會后,中共中央先后發出關于加強黨員干部學習教育的一系列指示決定,還把馬克思誕辰——5月5日定為“干部學習節”,掀起了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的熱潮。
可見,早在全面抗戰爆發初期,毛澤東同志就以戰略家的深邃思考,揭示出這樣一個深刻道理: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強不強,不僅關乎個人的成長進步,也關乎革命的前途命運。
從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看,在嚴峻復雜的斗爭中,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之所以能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志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強大政治定力,靠的正是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作為根本的理論素養。
土地革命初期,在革命的失敗與挫折中,毛澤東同志直面“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質疑,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中國革命之“的”,寫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打破了當時黨內軍內對革命前途悲觀和迷茫的情緒,揭示出中國革命勝利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客觀規律,堅定了中國革命必將勝利的信心。
劉少奇同志一生酷愛學習,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全黨聞名。對于革命隊伍中理論素養不高的領導干部,劉少奇曾毫不留情地批評道:“不懂理論,又要站在指揮臺上指揮,行嗎?不行?,F在還有這樣的人,他還站在指揮臺上;等大家理論水平提高了,他再要站在指揮臺上就不行了。”他還打過一個形象的比方:“沒有理論的人容易被‘俘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老虎”“蒼蠅”落馬,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沒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甚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最終導致那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趁虛而入。在公開曝光的懺悔錄中,“理想信念出了問題”是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正所謂“物必自腐而后蟲生”,初心迷失、思想蛻變等主觀因素,是黨員干部腐化墮落的根本原因。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司法廳原黨委委員任杰靈走上領導崗位后把入黨時的承諾完全置諸腦后。在懺悔錄中,任杰靈寫道,“由于自己平日里不注重政治理論學習、不注重世界觀改造,造成信仰缺失、道德缺失、思想頹廢。”
安徽省霍邱縣交通局原局長李其江在落馬后這樣說道:“隨著職務升遷,我的思想發生了蛻變,開始疏于政治理論學習,《黨章》已有多年沒有讀過,有時甚至還把學習當成了負擔。而放松學習的結果就是抵御風險能力的下降,從而放松了自我約束,喪失原則立場,違紀違法也就在所難免。”
可以說,這些懺悔是落馬干部的自省,更是難得的警示教材。理想信念是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學習教育則是預防“軟骨病”的有效藥方。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加強理論武裝、提高理論素養這個問題,深刻指出“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我們的精神家園”。他在多個場合強調提高理論素養對于黨員干部的重要性。“理論修養是干部綜合素質的核心,理論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年輕干部要勝任領導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領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領是理論素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領,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事實上,習近平總書記自己就是通過不斷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的光輝典范。從梁家河到中南海,從躬耕基層到領航中國,讀書學習始終是他最大的愛好。2018年5月,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用自己的切身體驗告訴我們,只有掌握馬克思主義看家本領,才能保證信仰不迷茫、思想不迷航、行動不迷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個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科學理論對實踐的重大指導意義,深刻揭示了“能”“行”“好”的內在邏輯。
“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這對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強化理論武裝,進一步提升與形勢任務相適應的理論素養,從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看家本領”,也是我們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戰勝一切風險挑戰和艱難險阻的“銳利武器”。廣大黨員干部只有把理論學習作為終身課題、永恒課題,才能確保初心不改,信仰不變、意志不移。只有這樣,才能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各樣的攔路虎、絆腳石。
百年前,陳望道發出“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和學習中,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今天,我們在新的趕考路上奔跑,“真理的甜味”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