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的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留下的家訓、家風蘊含著許多人生道理,讓我們從點滴家事中感受家國情懷。
好的家訓、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教導與期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雖然我出生在一個平凡家庭,但是我卻感受到了“不平凡”的家風,我的身上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記: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孝敬長輩、勤儉節約、力求上進、不懼艱難等。
家風是不斷學習、提高自己
從奶奶身上,我知道家風是“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由于奶奶家里條件不好,從小就沒接受教育,與爺爺的文化水平相差比較大。于是,奶奶在成家之后不斷自學各種技能,讀書、寫字、算數、裁剪衣服、剪窗花等,她學得快、記憶牢。后來,我們孫輩上學了,奶奶還要求我們每天把學校里面學到的知識講給她聽,寫字和算數,她基本都掌握了,慢慢地,奶奶從目不識丁,到被大家稱為“大學生”。
每次我貪玩不想學習的時候,奶奶都會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現在社會這么好,生活的條件這么優越,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斷地學習,要努力考上大學,不斷提高自己。”我一直不忘奶奶的教誨,努力做到珍惜時間,不斷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心里也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到學而不倦,讓奶奶放心,不能讓她失望。

(孟娜認真檢查試驗設備)
家風是孝敬長輩、勤儉節約
從媽媽身上,我知道家風是“孝敬長輩、勤儉節約”。在我13歲那年,是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遠在上海的爺爺突發腦出血去世,留下臥病在床的奶奶無人照顧。媽媽主動放下工作,一個人擔負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每天都會給奶奶擦身體、換洗衣服,推著奶奶出去曬太陽,給她按摩身體。當時醫生說奶奶歲數大了,站起來的機會比較渺茫。但是卻出現了奇跡,經過媽媽的細心照顧,70多歲的奶奶竟然能下地走路了。家里所有人都很開心,特別感動。媽媽成了全村的感動人物,都對她挑起大拇指,夸她是好兒媳。
在生活中,媽媽也是個特別勤勞節儉的人,從來都不舍得給自己買新衣服和飾物。小時候,春節前媽媽都會為我們添新衣,把家里老老小小都打扮得年味十足,而她自己卻一件衣服穿好幾年。她很喜歡金首飾,但是每次都舍不得給自己買,卻拿著錢給我買最好最貴的學習用具。現在生活雖然變好了,但是她依舊省吃儉用,不亂花錢,不浪費糧食,不浪費水電,這可能是刻在骨子的習慣。她的一舉一動時刻影響著我,現在已成家的我,也做到了像她一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風,勤儉節約、孝敬長輩,無論多忙都會抽空探望他們、關心他們。

(孟娜與母親的合照)
家風是力求上進、不懼艱難
從爸爸身上,我知道家風是 “力求上進,保持樂觀心態”。爸爸是一個不善言辭但很有上進心的人,早年他的工作還算穩定,在農村合作社(現改為農商銀行)工作,每天朝九晚五,拿著固定的工資。但是他不想太安逸,主動辭職,自己租了幾千畝的地干起了畜牧業。在這段期間,他主動學習醫學知識,自己做起了獸醫,在周圍小有名氣。雖然每天都很辛苦,但是他始終保持樂觀心態。
后來,由于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不得不拆除村里所有畜牧場,我們都覺得他辛苦大半輩子了也該退休享受一下生活了。但是,他跟我們說:“人活一輩子,總要折騰一下,不要白活一次,不能安于現狀,我還年輕,我不能停下腳步。”于是,他又開始了自己新的事業,承包工程項目,每天風風火火地忙碌著,活出了自己想要的風采。
從爸爸身上,我明白了無論你現在處于什么年齡、什么水平,都要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追求自己的價值極限。做一個不安于現狀、追求上進的人,不懼挑戰和困難。現在的我,作為質控把關人,持續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時刻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嚴守質量生命線。

(天津子公司質量保證承諾宣誓儀式)
雖然我的家風沒有文字鐫刻墻上,但是它卻深藏在我的心中,對我有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自己的身邊人和下一代,讓良好的家風一直延續下去,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傳承和發展,在廣電計量這個廣闊的發展平臺上奮發圖強、拼搏進取,嚴守質量生命線,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