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弘揚家庭美德、倡導廉潔之風、傳承紅色基因,廣電計量開展“頌黨恩 傳家風”主題征文活動,廣大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踴躍參與,用筆尖書寫溫暖故事、表達真摯情感,在公司內部營造修身正德、律己守廉的濃厚氛圍。“黨建園地”平臺將陸續選登優秀作品,帶您一同細品家風故事、涵養清風正氣。
本期分享的是南寧子公司生態環境檢測實驗室農漢榜與他父親的故事。
我的父親,我的人生導師
我的父親是一名在鄉土執教四十多年的老教師,他就像一棵頑強野草,哪里需要就長哪里,從不抱怨環境的好壞,他總喜歡說:“祖國有難我們要挺身而出,祖國安定自是要再獻一份力。”
棄筆從戎 保家衛國
父親出生時,家里已經有五個孩子了,那時災年頻發,加上兄弟姐妹眾多,有一餐沒一餐,甚至吃糠都是常態。艱苦的條件導致體弱的奶奶沒能把父親撫養至成年便去世了。這樣的環境催熟了父親,他早早地懂了事,主動承擔起照顧家人的重擔,一邊照顧全家人一邊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他沒有辜負奶奶的期望,成績一直很好,得以一路升學。后來高考也恢復了,這深深地激勵了父親,他躊躇滿志,學習更加刻苦了,他鐵了心想考上師范大學,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祖國繁盛培育花朵、為國家建設培育堅實的后備軍,但,就在他高三那年,事情發生了轉折。
時隔多年,當父親回憶起那段往事時,還是不禁握緊了拳頭。父親回憶道,他高三那年,越南狂妄自大,主動在中越邊境挑起武裝沖突,蠶食中國邊境領土,迫使人民解放軍奮起反擊。“家國有難,我輩應該挺身而出!”正值滿腔熱血的青年時代,父親毅然決然選擇投筆從戎,放棄了大學夢,應征入伍。
邊境的氣候炎熱潮濕,熱帶雨林中不時上演刀槍血雨,父輩們蹲過貓耳洞、躲過地雷,克服了各種困難和陷阱,緊跟黨的步伐,無條件服從黨的指揮,最終戰勝了狡詐的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父親也在戰爭中光榮負傷,榮獲三等功,雖然一只手的拇指永遠地失去活動能力,但父親卻不后悔,他說,這是他一生的驕傲。


不忘初心 教書育人
父親退役時已是兩年后了,他沒能繼續他的大學夢,但至少拿到了他的高中文憑。當時村里教學條件差,教師嚴重缺乏,學生輟學率高,身為黨員教師的三伯了解了父親的情況并找到他,希望他擔任村里的老師。那時沒有師范文憑,就只能做代課老師,而代課老師待遇不高,甚至不如普通農民。盡管如此,還是重新點燃了父親的教師夢。
為了村里的孩子們,他咬咬牙,答應了下來,成為了村里的一名代課老師。代課老師的生活艱苦而平淡,而父親始終兢兢業業,直到20年后的2000年才得以轉正,直到今年退休,父親已任教40年有余。我曾問過父親當時為什么不另找其他工作,他說,“祖國有難我們要挺身而出,祖國安定自是要再獻一份力”。
鄉村艱苦的條件使得他“多才多藝”,他不僅教語文數學、體育音樂,而且在砌磚批灰、房屋修建、酒宴廚藝等方面上也是村里許多人的“老師”。他授人與技,更授人與理。他不忘初心,四十年如一日,將大半生精力澆筑在鄉村的土地上,終得桃李滿天下。

賡續精神 強國有我
自我記事起,父親已當了近20年的老師,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尊稱他為老師,而我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老師仔”。我的童年就是在父親這樣一個“光環”下成長的。既然是“老師仔”,那就不能做任何的壞事,因為生怕聽到“老師仔怎么會做這種事呢?”或“我告訴老師去”之類的話,不管是在學校還是村里的地坪,我每時每刻都受著來自四面八方的監督,讓我倍感壓力,但也讓我的路子越走越正。

父親也經常跟我和姐姐講述他在越南反擊戰的事跡,講述黨和人民軍隊如何用智慧戰勝敵人,講述父輩如何克服困難浴血奮戰。這使得我對軍隊自小就有了殷切的向往,希望也能像父親那樣馳騁戰場,保衛邊疆。在高考那年,我便報名了國防科技大學的提前批,最終因體檢不通過而未被錄取,成為了我的一個遺憾。但我始終牢記父親對我的諄諄教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要努力成長,為祖國做奉獻。

他的精神力量已深深植入我的骨血,這份愛國愛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永不能忘、不敢忘,也不想忘。雖然我沒能成為一名軍人守衛邊疆,但如今祖國的綠水青山、碧海藍天,需要像我這樣的生態衛士來守護。我不斷錘煉我的技術能力,無論是在實驗室分析,還是現場監測,方案制定或是報告編制,我都不敢有一絲懈怠,確保每一個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上爬煙囪、下采河庫、外出海洋、內進深山,哪里存在環境監測需要,哪里就有我的足跡。夏有酷暑、冬有寒風,再惡劣的環境,也無法動搖我守護祖國生態環境的決心。
他是我的父親,更是我的人生導師。我要將這份紅色家風、愛國情懷薪火相傳,始終將人民利益牢記心中,一步一個腳印,努力成為對黨、對國家、對人民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