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深化廣電計量黨史學習教育,著力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質量實效, 發揮各黨支部、團支部學黨史、展風采的示范帶頭作用,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以實際行動慶祝建黨100周年。廣電計量黨委通過黨建帶團建,開展“百名黨團員講100個家門口的黨史故事”實踐活動,邀請先進黨員、團員錄制音頻,向公司全體職工講述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百年奮斗史。
“家門口”的黨史故事 第24期

主講人:李艷芳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工作崗位:質量經理
所屬支部:河南子公司黨支部
講好黨史故事,獻禮建黨百年。歡迎大家收聽本期“家門口”的黨史故事。大家好!我是廣電計量河南子公司黨支部李艷芳。今天我講述的是發生在河南開封關于“焦裕祿的藤椅”的黨史故事。
在蘭考縣焦裕祿紀念館里,珍藏著一把藤椅,其上部的藤條網有一個大窟窿。然而,就是這樣一把破舊的藤椅,陪伴了焦裕祿四百多個日夜。
1962年,焦裕祿受命到重災區蘭考縣工作。在蘭考,為了早日根除“三害”,他總是拖著帶病的身體,沒日沒夜地拼命工作:白天,風里雨里查風口、探水情,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晚上往往會回到辦公室,總結一天的工作。繁重的工作,加之營養不良,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直到有一段時間,人們發現,無論是開會,還是作報告,他經常都會把右腳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頂住肝部。有時實在受不了,他就會隨手拿起一個硬東西頂在肝部。漸漸地,茶缸蓋、雞毛撣子、長把刷子都成了他用來壓迫止痛的工具。日子久了,他辦公室那把藤椅的右邊就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病痛緩解以后,焦裕祿便親自動手,用藤條把窟窿一點點補好。但不久,藤椅又被頂破。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因肝癌醫治無效,走完了他人生短暫的42年。臨終前,他對組織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后希望組織上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五十多年過去了,焦裕祿的事跡感動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他坐過的那把藤椅仍靜靜地立在那里,成為他鞠躬盡瘁為人民的最好見證。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