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深化廣電計量黨史學習教育,著力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質量實效, 發揮各黨支部、團支部學黨史、展風采的示范帶頭作用,營造濃厚學習氛圍,以實際行動慶祝建黨100周年。廣電計量黨委通過黨建帶團建,開展“百名黨團員講100個家門口的黨史故事”實踐活動,邀請先進黨員、團員錄制音頻,向公司全體職工講述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百年奮斗史。
“家門口”的黨史故事 第12期

主講人:張偉菁
政治面貌:共青團員
工作崗位:食品及農產品銷售工程師
所屬支部:南寧子公司團支部
講好黨史故事,獻禮建黨百年。歡迎大家收聽本期“家門口”的黨史故事。大家好!我是廣電計量南寧公司團支部張偉菁。今天我講述的是發生在興安縣界首鎮關于“劉發祥與湘江戰役”的黨史故事。

那是1934年的深秋,湘江大戰來臨之前的界首小鎮頗有些風聲鶴唳的氣氛,紅軍要來的消息早就傳開了。鎮上不大了解紅軍的百姓幾乎都已經走掉了。這時候,曾任井岡山農民協會的會員銅匠師傅曾尚球悄悄地對劉發祥說:“紅軍要來了,我們要把紅軍接過江來。”
那個清晨,劉發祥早早地就在渡口等著了。紅軍過河需要尋找木材。劉發祥發動當地鄉親從江西會館借了108根木頭,配合紅軍一個小時就搭好了浮橋。順順利利地保障了紅軍的過河行動。
運輸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紅軍戰士們還面臨著吃飯困難的問題,這時候,人民群眾的支持成了至關重要的事情,當時紅軍的朱排長帶來了不少衣服,還殺了8頭豬,在關頂廟召集百姓開宣傳大會,一位吳秀英的紅軍宣傳員拿起話筒就喊,但界首的百姓聽不懂她的江西話。這個時候劉發祥果斷的站了出來,拍著胸脯說“我來當翻譯吧,吳姐你說一句,我就用本地話講一句。”正是通過劉發祥的翻譯,紅軍贏得了界首百姓的信任,后面當地群眾搶著賣糧食給紅軍。
過江后 ,劉發祥繼續挺身而出做紅軍的向導,在劉發祥的帶領下紅軍跳出了國民黨的包圍圈。劉發祥的事跡為紅軍、為革命做出巨大的貢獻。
讀了劉發祥與湘江戰役的故事,感人肺腑,黨和軍隊離不開人民群眾,正是有無數位像劉發祥這樣的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們的黨才能披荊斬棘開拓出一個民主的中國、富強的中國、繁榮的中國。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