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 中國質量新聞網-中國質量報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問題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5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公開發布,提出逐步健全安全標準體系,不斷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建立完善全過程監管體系,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得到更多幸福感、安全感。
在這場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民生戰役中,作為國家質量技術基礎的計量檢測行業,對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廣電計量作為一家有50余年歷史積淀的國有控股第三方計量檢測機構,近年來,緊隨國家食品安全戰略,順應行業發展需求,強化科研創新能力,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檢測服務,為政府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推動企業把嚴產品質量關、提高公眾科學素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廣大人民“吃得放心”筑牢技術保障基石。
需求變革:編織食品農產品安全“保護網”
食品安全關系每個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提出對食品安全要實行“四個最嚴”:建立最嚴謹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堅持最嚴肅的問責。在這一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檢測作為關鍵一環,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廣電計量提前布局,在食品農產品領域取得多項突破、提升,構建起從食品原材料到餐桌的一站式檢測服務能力,編織了食品農產品安全“保護網”,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助推食品質量提升發揮了支撐和保障作用,實現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目前,廣電計量在全國建有11個食品農產品檢測基地,實驗室面積20000多平方米,構筑了全國性的服務網絡,可提供就近、便捷的本地化服務,是國內多個省市食品農產品政府重大項目承接單位,長期為政府、科研機構和委托企業的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檢測服務。據廣電計量食品檢測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曹小彥介紹,廣電計量具備CNAS、CMA、CATL等多重認可資質,是農業農村部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檢測機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殊食品驗證評價技術備案機構、農業農村部南方耕地污染防控企業重點實驗室、國家三部委首批認可的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驗室,也是廣東、河南、湖南、四川、廣西等多個省份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
動力變革:創新驅動搶占技術制高點
檢驗檢測是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的重要技術支撐,是社會各方共同依賴的質量技術基礎,在維護質量安全、保障國計民生、加快技術創新、促進產業進步、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基礎保障和技術引領作用。一直以來,廣電計量以科學求實、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革新技術,以創新驅動搶占技術制高點。
為此,廣電計量圍繞食品產業發展重點,突破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推進“檢學研”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廣電計量與眾多知名高校建立了“檢學研”戰略合作,如廣電計量與江南大學達成合作,聯合共建校企協同創新實驗室,先后承擔了多個食品安全快速篩查與準確鑒別技術的科研項目,合作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乳與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質危害控制技術集成應用示范”項目等,通過校企合作,落實協同創新,加速檢驗檢測領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當前,大數據運用方興未艾,在食品安全領域引入大數據技術有助于破解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風險。“大數據能夠支撐食品安全監控,我們正在努力嘗試打造一個智能化檢測平臺,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報告自動生成、實驗室集中管理、海量數據持續匯集和深入挖掘,為政府、食品企業客戶以及公眾創造更多價值。”曹小彥說,希望未來在國家統籌構建的食品安全大數據平臺體系中,這個智能化檢測平臺既能充當好神經末梢的作用,也能發揮智庫的作用。
效率變革:助力政府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食品安全已是當前最重要的民生工程。食品種類紛繁,從田間地頭到生產車間,從超市賣場到萬家餐桌,有著多種動態變化。廣電計量服務范圍覆蓋從種養殖基地、初級生產、加工制造到零售餐飲的整個食品產業鏈,食品農產品檢測能力涵蓋全部國抽、省抽項目及發證檢驗項目的33大類產品,能有效助力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效能提升。
憑借出色的技術服務能力,廣電計量承接了各類重大食品農產品安全檢測項目,確保高效高質出具科學、公正、準確的檢測報告,配合政府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順利開展,幫助政府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協助政府確定重點監管的食品和環節,以便政府部門正確掌握市場食品質量信息,有效凈化食品市場,從而保障市民購買到質量安全放心的食品。例如,廣電計量是佛山南海區食品生產經營“承檢機構資源庫”的承檢機構之一,作為技術支撐機構參與“你點我檢”活動,現場抽檢代表們“點名”食品和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身邊的食品安全情況,增加了對食品安全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此外,組織檢驗檢測機構能力驗證是政府主管部門監督和評價實驗室技術能力的重要依據,能夠進一步規范檢驗檢測市場行為,加強檢驗檢測機構事中事后監管,保證檢驗檢測機構出具報告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持續有效性。廣電計量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客觀公正性,憑借全國一體化管控優勢、較為全面的技術能力和成熟的內部質量管控措施,承接了湖南省2018年檢驗檢測機構“食品中的‘鎘’和‘硒’”檢測能力驗證活動,并得到了組織單位有關領導、專家們的積極評價。
質量變革:推動企業嚴把產品質量關
構建食品安全體系,關鍵就在于從源頭到企業內部生產、產品流通到最終消費者所有環節都要建立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嚴把質量關,才能確保食品安全。廣電計量通過強化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延伸服務的意識,為企業提供貫穿質量管控全過程的檢測技術服務。
曹小彥介紹,在服務企業過程中,堅持以提升產品質量為導向,主動了解企業需求,實實在在幫助企業攻克質量難題。“如果企業的產品在制造出來后才發現質量問題,就已經對企業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對此,我們把檢測服務前移,從農產品生產的種(養)殖基地檢測評價,到初級生產階段的農藥獸藥殘留檢測,再到從助力企業原材料把關、協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質量難題、產品的質量分析與事后風險評價,以全產業鏈、一站式計量檢測服務和產品,為企業提供食品農產品供應鏈一站式計量檢測技術解決方案,規范了食品生產經營行為,促進了食品質量提升。”
為提升企業質量把控能力,廣電計量還經常組織“食品安全大講堂”活動,面向企業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貫、標準解析及技術培訓服務,提升食品企業的主體意識、守法意識和產品質量水平。
觀念變革:食品安全科普增強公眾健康意識
作為技術服務機構,廣電計量一直以來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食品安全科普為契機,集結技術資源優勢,增強公眾健康意識。
近年來,廣電計量多次主動邀請社會公眾走進檢測實驗室實地查看和親身體驗,面對面為市民解答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向市民宣貫科學的食品安全理念,極大地調動市民的參與熱情。此外,廣電計量還利用食品安全科普宣傳的各種時機與平臺,以接地氣的檢測及實用的食品安全知識科普項目展示,受到各地市民的熱捧,積極展示了廣電計量作為技術機構在政府和社會中所承擔的重要責任以及民生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有效開創全民共建食品安全、共創健康生活的新局面。
在積極參與全國各地的科普公益活動之余,如何讓公眾在眼花繚亂的資訊海洋中切實接收、消化和吸收實用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識,也是廣電計量一直在探索創新的課題。近幾年,廣電計量攜手主流電視媒體,聯合拍攝多期食品安全民生科普節目,利用科學實驗針對生活中的誤區和網絡謠言進行驗證,科普食品安全知識。在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方面持之以恒的創新探索以及孜孜以行的實踐努力,為廣電計量帶來廣泛的社會認可與點贊。公司先后獲得“2017‘質量之光’卓越技術機構”“食品安全百家誠信示范單位”等多項社會榮譽,在行業內建立了良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曹小彥表示,“食品安全科普宣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其中檢驗檢測機構有著技術方面的優勢,后續我們將繼續整合更多資源和社會力量來推進食品安全科普公益事業,為增強公眾健康意識,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